清流行动|小流域河流生态保护和修复:安龙村电站渠实践案例
小流域河流生态保护和修复
安龙村电站渠实践
一、背景:人类对河流的干扰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构造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不断对河流进行人工改造,特别近两三百年间,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能力。于是对河流大动手术,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却给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反过来,威胁到人类得生存环境。
川西平原上的河流,曾经都是水质清澈,水量充沛,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情况大变,一些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水量锐减,地貌景观变得生硬呆板。
人类活动对河流干扰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
1.人工渠化河流,纵向平面直线化,横向断面规则化。河岸河床硬质化,拦河筑坝,破坏了水流连续、逶迤曲折的河流自然形态。
2.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不顾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要求,超出了水资源的生态安全容量。
3.向河流排放污水,倾倒各种废弃物。
4.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毁灭。
人类对自然,对河流的种种负面行为的恶果,也明显呈现,如果不加扼制,势必破坏我们的生活家园,人类社会将不可持续。水环境的严重状况,已成为全社会的焦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严肃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1号文件中列举了水环境危机的各种现象。提出了各项应对措施。其中之一是要 求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在此背景下,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对位于郫县安德镇的电站渠实施小流域河流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二、内涵:河流生态修复如何开展?
成都市近二十年来,为改善日益恶劣的水环境,不断进行河道整治。如府南河整治、沙河整治、中小河道整治等。工作内容主要是防洪工程,河岸绿化工程、河岸交通市政工程,截污工程以及社会人文意义上的拆迁安居工程和文化工程。这些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普通的赞赏肯定。
但由于对河流生态认识理念上的欠缺,当时成都经济实力的局限,以及工程位置地处人口密集中心城区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河道整治工程,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一般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水质、水文形势的改善。
2、河流地貌的改善
3、生物物种的恢复,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
▲水质、水文形势的改善,是河流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第一步,是重要的基础。主要内容是:
1、水资源合理配置,河道内始终保持必要的生态需水量。
2、污水排放得到控制。工业、养殖业和城镇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3、推行清洁、生态的农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限制农村、农业面源污染。
▲河流地貌改善,保持和恢复河流自然地貌特征和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是维持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主要内容是:
1、保持河流连续性、蜿蜒性。不筑坝阻断流水,不直线渠化河道。
2、保持河流形态多样性。河流断面不几何规则化,急流与缓流相间,深潭与浅滩交错。
3、在满足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自然的植被覆盖河岸,避免河岸河床硬质化,保持河床河岸的透水性。
生物物种的恢复,是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治理河流要从单纯的改善水质,进一步向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方向努力,主要内容是:
1、通过改善河流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使河流成为各种水生动植物,鸟类、禽类、鱼类、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合适的栖息地。
2、当地特有的乡土物种,濒危物种的恢复。
三、行动:安龙村电站渠生态保护和修复
电站渠位于郫县安德镇安龙村,自走马河进水,贯穿安龙村全家河坝,后又汇入走马河。河长约1.2公里,河宽约5米,平均水深约0.5~1米,中间有一个约10亩大小的湖泊。这条河原来是一个小水电站的引水渠。电站久已废弃。现在电站渠尚起灌溉农田的作用。
电站渠中芦苇茂密,两岸都是农田和苗圃,基本处于自然的田园状态。但生态环境脆弱,河水污染主要来自农户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残留、和各种农村农业垃圾。又面临开发占地,填塞或渠化河道等诸多危险,如果这些人为干扰不加控制,这个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必将遭受破坏。
出于对这一河段未来生态环境的关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制定了电站渠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保护当地目前还保持的自然状态,修复尚有欠缺的地方,使得这一条河流的生态环境更趋完美。
电站渠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几条原则是:
1、总体地貌定位是川西乡土田园中的河流湿地。景观基底是田园,景观主体是河流湿地。
2、目标是通过适度有限的,小心谨慎的干预,保护和完善电站渠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力维持当地的地貌形态,避免花园式的人工美化。
3、保护和修复生态的基础工作是控制和消除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对河流的面原污染。这方面,河研会几年来已做了大量工作:帮助沿河农户建沼气池和粪尿分集式旱厕,消除高浓度污水。建渗滤式小型湿地消除低浓度生活污水,在农户中推行生态农业,不用和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建立循环经济,减少面原污染。
4、工作的重点是在保护和修复河流形态多样性的基础上,促成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保护芦苇,桤木等乡土植物,营造青蛙、野鸭、白鹭,萤火虫等当地物种的栖息地。
5、适当修缮当地原有的人文景观,但不生硬新造“假古董”。
6、项目设计、实施、和后续管理的全过程,都要依靠当地社区的支持,吸收当地农户参加。
7、一条长度只有1.2公里小河的环境影响是有限的,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的实践,却有很好的示范和教育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中,要着力进行宣传推广,使其成为环境教育的基地。
四、构想:电站渠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
四处动物栖息地
1、青蛙田
保护电站渠现有的各种蛙类。在靠近农田的湖边,形成大片浅水河滩,种植水生杂草,构筑适宜蛙类生存繁衍的环境。再现辛弃疾的诗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野鸭湖
3、白鹭洲
4、萤火湾
在萤火虫较多的,未名湖东侧河湾偏僻的小岛上,着力形造灌木,野草丛生的景观,为萤火虫构筑合适的栖息环境。
田野中飞舞的萤火,是生态环境标识性的景象。野草丛中点点闪闪的萤火,是童年的梦……
三处人文景观
1、土地庙
在电站渠边,有一根刻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石柱,时有农户前来祭拜供奉。
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是两位没有高高在上的可爱的神仙,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菩萨。供奉土地,是表现一种对大地的崇拜,对土地的依赖,表现人们最谦卑、最简朴的愿望:年年丰收,岁岁平安。这是十分贴近普通百姓的心理和追求。所以,我们保留这个“土地庙”,并进行简单的休整。
2、水碾子
在电站渠已废弃的电站旧基上,利用水流落差,恢复一座水碾子。哗哗的水声和轧轧的石碾,展示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这是农耕时代标识性,趣味性的符号。
3、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川西田园最典型的农家形象,身临此境,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故乡,想起童年,想起悠远的岁月,也会想起马致远和陶渊明的诗文,这是一种中国人刻骨铭心无限留恋的记忆。
清流智库专家简介
张承昕:市政工程、河道治理专家,曾任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处长,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工程处处长,参与河流治理和研究三十年,为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欢迎加入清流科普群
清流智库
汇聚专家智慧
链接决策公众
more 清流行动